在 2025 年风云变幻的农产品市场中,豆粕市场成为焦点。其价格走势如同一幅跌宕起伏的画卷,在短短五个月内,现货价格已经历两轮快速涨跌,而背后主导这一复杂行情的,正是激烈的供需博弈。近期,豆粕库存从 4 月 25 日当周的 5.9 万吨,大幅跃升至 5 月 23 日当周的 18 万吨,这一显著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供需格局的调整,更引发了市场参与者对豆粕价格未来走向,尤其是现货升水态势是否会终结的广泛关注。
今年以来,豆粕现货价格走出了令人瞩目的两波快涨快跌行情,这背后的根源在于阶段性供需错配。从年初开始,国际贸易局势变化、一季度大豆进口到港量低于预期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,共同推动豆粕价格攀升。中国市场粗蛋白含量≥43%的豆粕现货价格自去年底的 2890.9 元/吨一路高歌猛进,在今年 2 月 28 日触及阶段高点 3716.8 元/吨。然而,市场的变化总是出人意料,随后价格迅速下探,4 月 10 日跌至阶段低点 3153.2 元/吨,紧接着在 4 月底又戏剧性地拉升至 3721.4 元/吨,到 5 月 20 日该报价为 3026.6 元/吨。同期,豆粕期货主力合约也不甘示弱,呈现出两波显著的上涨行情。截至 5 月 27 日收盘,豆粕期货主力合约报 2966 元/吨,今年以来累计上涨 4.69%。
从库存数据的变化中,能更清晰地洞察这一价格波动的逻辑。卓创资讯数据显示,今年重点企业豆粕库存数据波动明显加剧,打破了以往的季节性规律,整体呈现 “降-增-降” 态势。特别是进入二季度,库存数据更是呈现出剧烈的高位下滑,4 月 25 日当周的 5.9 万吨创下阶段新低,与去年同期的 46.14 万吨以及五年均值 39.48 万吨相比,形成了鲜明的反差。而且,2025 年以来,现货市场豆粕价格高点与企业库存低点在时间上高度契合,凸显了库存水平与价格之间紧密的负相关性。
进入 5 月,豆粕市场供应端迎来了重大转变。国内进口大豆通关速度显著加快,卸货进程加速,充足的大豆源源不断地运抵工厂。这一变化使得此前部分油厂大豆短缺的困境得到有效缓解,大豆库存稳步增长。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,截止 5 月 23 日,全国主要油厂进口大豆库存 617 万吨,较 2024 年同期上升 85 万吨,较过去三年均值增加 114 万吨。
大豆供应的改善直接推动了油厂开机率的回升。全国大中型油厂开机率攀升至 60% 以上的高位,大豆压榨数量每周达到 220 万吨以上的较高水平,豆粕产量也随之恢复到较高水准。与此同时,豆粕库存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增加态势,截止 5 月 23 日主要油厂豆粕库存 21 万吨,已经连续第四周增加,且增速不断加快。随着后续更多进口大豆投入压榨,豆粕供应将进一步增加,为市场带来更充足的货源。
在需求端,豆粕的主要消费领域 —— 养殖行业的需求状况复杂多变。从生猪养殖来看,当前生猪存栏量处于历史高位,理论上对豆粕的需求形成有力支撑。然而,生猪市场价格却面临着一定压力,猪肉价格的波动影响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,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对豆粕的采购热情。部分养殖户为了控制成本,可能会选择调整饲料配方,减少豆粕的使用比例,或者采取更为谨慎的采购策略,以随用随采为主,避免过多库存积压。
在禽类养殖方面,情况相对乐观。随着气温回升,禽类生长速度加快,对饲料的需求有所增加。蛋鸡存栏量的稳定以及肉鸡养殖规模的适度扩张,使得禽类养殖对豆粕的需求保持在一定水平。此外,水产养殖进入投苗旺季,在豆粕性价比高于菜粕等其他替代品的情况下,水产饲料对豆粕的需求也为市场注入了一定的活力。但总体而言,下游需求端的采购心态较为平和,并没有因供应端的变化而出现大规模的囤货行为,这也使得豆粕库存的消化速度相对平缓。
豆粕库存从 5.9 万吨跃升至 18 万吨,这一库存拐点的出现对市场价格和现货升水产生了深远影响。从历史经验和市场规律来看,库存增加往往会给价格带来下行压力。随着豆粕供应逐渐充裕,市场竞争加剧,卖方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,可能会选择降低价格以促进销售。在当前市场环境下,豆粕现货价格已经开始有所回落,5 月 20 日较 4 月底的高点出现了明显下滑。
对于现货升水而言,其本质是现货价格高于期货价格的部分,反映了市场对近期供应紧张的预期。随着库存的增加,市场供应紧张局面得到缓解,对近期供应短缺的担忧逐渐消散,这将削弱现货升水的支撑因素。若库存继续保持增长态势,现货升水幅度可能会进一步收窄,甚至在某些市场条件下,现货升水现象可能会终结,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关系将重新调整。
展望未来,豆粕价格走势仍然充满不确定性,多空因素相互交织。从供应端来看,虽然当前进口大豆集中到港缓解了供应压力,但后续仍需关注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、南美大豆产区的天气状况以及美国大豆种植进度等因素。阿根廷暴雨引发的大豆减产担忧尚未完全消散,而美国大豆种植进入天气敏感期,任何极端天气都可能影响大豆产量,进而对全球大豆供应和豆粕价格产生冲击。此外,若后期大豆进口量因各种原因出现波动,也将对豆粕市场供应格局产生影响。
在需求端,随着气温进一步升高,饲料消费将进入传统旺季,生猪及蛋鸡存栏量的高位有望继续支撑蛋白粕消费。但养殖行业的盈利状况、替代品价格变动以及消费者对肉类产品的需求变化等因素,都可能对豆粕需求产生影响。若猪肉价格持续低迷,养殖户可能会进一步压缩养殖规模,减少对豆粕的需求;而如果菜粕等替代品价格出现大幅波动,也可能改变饲料企业的配方选择,影响豆粕的市场份额。
综合来看,豆粕市场正处于关键的转折期,库存拐点的出现只是市场变化的一个缩影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,市场将继续在供需博弈中寻找新的平衡,豆粕价格走向以及现货升水态势的变化,将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。市场参与者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动态,及时调整经营策略,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。
(本文数据均来自AI生成)